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549560.html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府工作报告内容广泛涉及企业。那么,报告到底透露了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重要的信号?哪些新信号?报告分为去年回顾、五年规划目标任务与今年安排三大板块。笔者着重就年重点工作安排,特别是一些新的提法,本着与多数企业有关、与重点企业有关、与企业家有关,通过关键词对报告进行解读。
看点一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确定企业发展总基调报告提出,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可能有人认为6%的经济增速意味着*策的回调。其实,经济增速与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年,中国各季度GDP增速呈现V型反转,全年GDP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同时,GDP总量也首次突破万亿元。这个6%目标是经过综合考量审慎提出的,这也是个预期值,这个目标还综合考虑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个6%将由市场主体来承担,意味着企业增长的平均增长速度在6%左右,企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企业家们将根据这个基调部署与安排年的发展目标。
看点二
继续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对企业寄予厚望报告指出,宏观*策逐步实现"正常化",但不会"急转弯"。财税*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笔者注意到,报告特别强调了就业优先*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放到和财**策、货币*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进行了全面、详实的部署,这些*策与稳就业与保就业紧密相连。这是中国特色的财*、金融企业救助方式。可以看出,年,减免社保费是财*为市场主体减负的主要手段,而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允许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是金融为市场主体减负的主要手段。在疫情冲击下的年,城镇新增就业能够超出预期达到如此水平,非常不容易。“六稳”与“六保”的唯一交集就是稳就业与保就业。年我国的财**策在总量方面和结构方面都将更加积极有为,特别是重点支持地方财*和小微企业的导向,对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不会"急转弯"。对于企业家来讲,要理解中央*府的苦心,也应该更加积极有为,抓住机遇,加强措施,加快发展。
看点三
科技创新的两个激励迫不及待报告“强化科技创新激励”的内容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报告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段强调,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中国研发投入仍显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了市场机制在推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不足,企业并没有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有两个激励:第一个激励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狠抓创新,强化创新激励,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支柱带动作用。第二个激励是对科技项目与科技人员,直接提出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通常的激励是放在现代企业制度与运行机制上,这里锁定在科学技术的创新激励上,在项目与人才上,定位精准。包括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确实,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从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着手,健全科技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益。只有在良好的氛围和灵活的评价机制下,给人才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才能使各类人才都能有效发挥出才能。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数字经济上差距明显,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相继进入世界强,势头很猛。而国企动作迟缓,值得深思。国企干部不能冒险、不敢犯错误,没有容错机制,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改革。现在中央提出要激励,不要光想到投入,更重要的是内在动力。从改革规律看,正向激励最容易调动队伍的动力与积极性。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动力源泉,易于激发发展潜力、释放活力、提升效率。尽管中央企业给予科技人才的奖励激励待遇在上升,但相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所抛出的较高比例股权激励措施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司人才流失有所加速,甚至有点久旱待雨的情绪。年起,可以指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入历史上最为兴盛的年代,而这两个激励是强大的动力。
看点四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大中小微企业形成新链条未来5到10年是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供应链重组重构的过程,也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全球新的规则体系重建的过程。报告提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报告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可以预料,重构产业链条,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新的课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释放国内需求的过程。关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十四五”期间将出现一个新现象:以国有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以加强要素保障,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看点五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这是数字经济第四年进入*府工作报告,也是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来,数字经济再一次出现在最高决策话语中。可以看出,从*策层面来看,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而从实践层面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增速最快、创新力最强的一股力量。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提升,而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市场共识。每一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部分。推动数字化转型涉及很多角色,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家。数字化转型是组织流程、商业模式的重构,重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促进价值的创造。对企业家来说,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重构,创造价值是必须过的关口。
看点六
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70%的目标实施攻坚与突破国有企业内容出现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节,重点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我们注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制定,在报告中是作为年成就出现的。同时也作为年重点工作部署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国企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年的思想解放与决策形成阶段,年后的四年是提出*策体系与边试边行阶段,从年开始是国企改革集中实施突破的“三年行动”阶段。现在,力争到今年底完成“三年行动”改革任务的70%以上,这个信号明确而具体。自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之后,进入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新阶段。但是近6年来,国企国资改革在一些重大的攻坚克难关键问题上突破有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进入第二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70%以上”这一目标体现了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二个年头推进改革落地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可以期待,年的国企改革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年、突破年、见效年。笔者注意到,年*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年是“加快”,从“推进”到“加快”,预示着国资国企改革的紧迫性。年*府工作报告是“提升成效”,有递进关系;年索性直接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0%”的提法最早是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年1月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讲的:“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8天后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使得这个“70%”消息坐实。2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2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答记者问,对今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围绕三年行动70%的目标,紧锣密鼓、扎实有序推进。
看点七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成为目标报告的改革内容中出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出现在同一句式,中间加上一个“和”字,引人注目。这个提法在酝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时便开始讨论,年7月30日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了该方案,并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中披露。“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年后得到突出强调。*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在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始终强调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这是*中央面对国内国外复杂局势的重大决策。然而,一度有人认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可以替代“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就意味着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国有资本是国有经济发展的物质属性,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发展的组织属性,或言之是“人”的属性,两者是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需要澄清认识,准确理解“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关系,把握其内在统一性,反对将两者割裂与对立,才能保证国资国企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既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更是重大实践问题。在*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这一重要表述,具有纲领性特征。
看点八
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深层次矛盾解决阶段报告在讲到国企改革时强调,除了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表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内容中唯一的。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代表性。年*府工作报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提法是“稳妥推进”,年是“积极稳妥推进”,加上“积极”两字。年以来,混改基调屡屡发生变化,一度由积极变为“有序”“稳妥”。“积极”二字意味着许多变化将要发生,即混合所有制改革由设计迈向更大规模行动。现在用“深化”两个字,指出了方向与重点。目前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与“双百行动”,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重心由混向“改”转变。“深化”意味着很多深层次问题要化解。混改形式上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借混改推进综改的新阶段,就是一种化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由“混”向“改”转变,是“三年行动”与“十四五”规划改革的焦点。整体上,“十四五”期间,在多数国企混改的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将转入市场化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变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和管理资本的重要载体。
看点九
能源、交通、电信行业加快向民企放开报告提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助企纾困*策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报告特别提出“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因为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过去也讲过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航空、铁路等领域的放开,现在是从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角度强调改革。预计国有企业竞争性业务将全面推向市场,从竞争性环节开始,实行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上势必得到重要推进。比如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铁路、航空与公共事业六大板块中,那些是公益性环节,将其抽出来,成立管网公司,实行网运分离。让更多的企业业务走向市场,向民企开放。提高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严格监管自然垄断环节,切实打破行*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包括放开发电、用电上下游两个环节,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包括推进油气管网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和深化铁路行业改革、邮*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类分业经营、烟草构建设适度竞争新机制等,使得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
看点十
强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报告明确提出了“制定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等重要工作部署,这充分表明,*府希望将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借此引领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碳达峰表面上是约束碳排放强度问题,而本质是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一个宏大愿景,将深刻影响今后中国产业链的重构、重组和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其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和压力。但对企业来讲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这意味着中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等各方面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等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巨量的投资机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企业家们当未雨绸缪,认准形势,调整经济结构。企业家要理解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达成是系统工程:一方面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如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比例的提高,因而报告提出需大力发展新能源;另一方面关乎存量部分传统能效提高,因此节能板块也是非常重要的布局领域,需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推动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成为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对于环保产业而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有关商业模式的新思考,需要从纯粹依赖以投资(含投资建设)为主要模式的末端污染治理方式,转向以运维服务、高质量绩效达标为考核指标的方式。
看点十一
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这是在讲产业链时强调的,这是对队伍提出的要求。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优势的消失,只要敢跑,不顾一切往前冲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也在变化。“工匠精神”曾经出现在*府工作报告中,也成为各界热议的词。现在再次强调“工匠精神”背后折射的恰恰是中国经济转型逻辑。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最终还是要靠人。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品质的重要环节。“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企业家的必备素养。“工匠精神”包含的既是用心制造、锲而不舍的态度,也是开放探索的观念,还是诚信果敢、勇于承担的态度与责任。显然,“工匠精神”不光是一个手艺的传承,更关键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发扬“工匠精神”,才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李锦)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