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每日三国英雄志053西蜀司徒许靖
TUhjnbcbe - 2025/5/31 1:29:00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

许靖(-年,出生年史学界未确定,此处为笔者根据史料推测论证所定),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清议名士、评论家、蜀汉“花瓶重臣”,著名人物品评家许劭族兄。

许靖年轻时与堂弟许劭一同成名,而且都有喜好品评人物的声名,二人共创名噪一时的“月旦评”;但可能是品评人物的客观角度差异较大,导致两人私下的感情十分不好。许劭最先出仕,他出任汝南郡功曹时,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好替人赶马磨粮来养活自己。等到颍川人刘翊担任汝南太守时,才举荐许靖为计吏,负责察举孝廉;后来调任尚书郎,掌管官员的选用。

中平六年(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后,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联合以袁绍为首的士大夫集团与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展开斗争,双方先后被杀。何进被杀后,奉诏进京的凉州牧董卓专权、袁绍逃离京师。董卓以周毖为吏部尚书,让他与许靖共同商议,举贬升降天下官员、淘汰腐败昏庸官员、拔举怀才失意之士。许靖于是提拔任用了荀爽、韩融、陈纪等许多名士为公卿、郡守;又任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许靖本人则被提升为巴郡太守,但他未能到任,随即改任为御史中丞。

初平元年(年),韩馥等人到职后,纷纷举兵反董,打算攻入关中、杀掉董卓。董卓怒斥周毖说:“你们都说应当选拔任用品行高尚之士,我董卓听从你们的计策,不愿违背天下人心。而你们所录用的这些人,上任之日,就掉头来攻击我。我董卓为何要起用这些忘恩负义之徒!”喝令武士将周毖推出,在城外斩首。许靖的堂兄许瑒时为陈国国相,又与孔伷共同谋划进攻董卓,所以许靖害怕董卓诛杀自己,于是逃奔孔伷那里。不久,孔伷被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后病死,许靖又投靠到扬州刺史陈祎处。

初平三年(年),袁术与曹操在匡亭之战战败后,想退守淮南地区。陈祎这时下令寿春(今安徽寿县)全城戒严,并布置兵力堵截,最终被袁术大败,一蹶不振,不久身死。陈祎死后,吴郡太守许贡和会稽太守王朗向来与许靖交情深厚,因而保护许靖。

兴平二年(年),孙策东渡长江,江东人们纷纷逃往交州躲避战乱。许靖也随从逃到了交趾郡,受到交趾太守士燮的格外敬重并厚加款待。

陈国人袁徽当时也寄身于交州,他给汉廷尚书令荀彧写信大力推荐许靖。信中说:“许文休是英才伟士,智谋策略足以参与国家大事。自他流落交州以来,与众人生活在一起,每当遇到忧患危急之事,他总是先人后己,与亲族内外的人同饥共寒。他以人伦纲常对待同类,仁义宽厚,都很有收效,只是无法一一列举而已。”

钜鹿人张翔奉汉献帝之命出使交州,想凭着自己的权势征召许靖,试图与许靖订下誓约,遭到拒绝。许靖又写信给掌握汉廷的司空曹操,希望他能让国家安宁,百姓得到恩济,并对他提出了一些意见。在朝的张翔因怨恨许靖不为自己所用,把他寄给曹操的信简搜查出来后,全部都扔到水里。

约建安五年(年),益州牧刘璋派遣使者征召许靖,许靖由此入蜀,先后被刘璋任命为巴郡、广汉太守。当时,大儒宋忠在荆州给蜀郡太守王商写信时就说道:“许文休风流倜傥奇伟不凡,有盖世才干,您应当以他为楷模。”

建安十六年(年),许靖接替王商任蜀郡太守。

建安十九年(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许靖曾企图越城投降,但事情泄露并未成功。刘璋因为益州即将失陷,才没有处决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因许靖背主之事而十分看不起许靖,对他不加任用。谋士法正劝刘备道:“天下有很多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就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这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千金市骨”厚待郭隗的做法。”刘备于是才厚待并起用许靖,任命许靖为左将军府长史(当时刘备官职为左将军,长史为左将军府第一属官)。

建安二十四年(年),许靖成为汉中王劝进表的11位代表人物之一;刘备称汉中王后,拜其为太傅。

蜀章武元年(年)四月,刘备即位称帝,为收拢天下士心,拜许靖为司徒(三公之一)。许靖当时虽年过七十,仍奖励提拔后辈、品评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见到他,都会向他下拜。许靖与曹魏陈纪、袁涣、华歆、王朗等名士都有深交,华歆、王朗及陈纪之子陈群,在曹魏初期曾任三公宰辅大臣。他们都曾与许靖常有通信,叙旧日友谊,情义诚恳真挚。

章武二年(年),许靖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许靖有子名许钦,在许靖死前即以去世。其孙许游(许钦之子),在后主刘禅景耀(-年)年间担任尚书。许靖之兄,名不详,是蜀汉后期佞臣陈祗的外祖父。

自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年),朝廷确立察举制以来,这种作为官员选拔的制度,就一直沿用到隋朝。察举制前后施行了多年,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一种选拔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之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之后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铨选,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科目一般分为常科(也称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包含有孝廉、秀才(东汉时起,因避光武帝名讳改称茂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则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一般是遇到特殊人才需要举荐时才用到。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廉”,大部分是贯通儒学的高官及豪富子弟;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社会所看重。

起初举“孝廉”是以郡为单位,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前年),下诏:“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东汉和帝时(89-年在位),采纳丁鸿和刘方的建议,改以人口为单位。规定郡国人口不满10万三岁(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二岁举一人、20万岁举一人、40万岁举二人,以此类推,上至万的岁举六人。

东汉末年,品评人物高低在清流名士中突然盛行起来,尤以汝南人许靖、许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评”名噪一时。所谓“月旦评”,是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名“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瞬间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士大夫为挣得一个出身,争相前往参与品评,故而“月旦评”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后来“月旦评”也颇受讥评,东晋名士祖纳和王隐都认为一个月内便行褒贬,实在太过草率。笔者以为,“月旦评”实际上是那些自诩清流名士,故作清高、沽名钓誉,搞出来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选秀节目而已。由于,各人主观意识不同,品评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完全客观公正,甚至不乏结党营私之表现。比如,许劭和许靖兄弟,可能就是因为品评人物意见不相统一,便分派而立。许劭得志时,就拔高汝南樊子昭之流而抑制许靖一派,曹魏著名谋士蒋济就说许劭褒贬不平。

“月旦评”使得当时固然出现不少名士被发掘出来的情况,但更多出现的是许靖这样清谈误国、沽名钓誉之徒。类似许靖这种,不断邀宠卖德,却不务实际的名士,自然无法入不务虚名的刘备之眼。然而,许靖也是幸运的,他几十年来建立的虚名,最终使得他被刘备束之高位,成为显而易见的“花瓶重臣”。这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三国英雄志053西蜀司徒许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