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重磅瞭望封面专题报道河南,聚焦高质
TUhjnbcbe - 2020/11/10 23:51:00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更多精彩,点击上方
  时光的脚步迈入了21世纪新一个十年。在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之际,新华社河南分社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首度合作,联袂在年最新一期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刊发封面专题报道,从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文化繁荣、干部作风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讲述新时代河南出彩故事,展现河南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形象风采。


  目录


  1.中原出彩正当时


  2.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


  3.粮上做文章?农上谋新篇


  4.面向未来讲好中原故事


  5.干部“三股劲”支撑中部崛起

河南省洛阳博物馆俯瞰(年6月4日摄)河南日报供图

中原出彩正当时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河南,正奔赴一个崛起振兴的千年之约。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河南时殷殷嘱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年9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寄语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中原大地,对河南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十年间,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多次就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河南擘画出一幅崛起振兴的壮美宏图。


  行走中原,时时刷新对厚重河南的传统认知。以古闻名的河南,正践行“更加出彩”的嘱托。


  *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经济总量连续迈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年突破5万亿元已无悬念,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高质量发展可圈可点。


  粮食产量迈上亿斤台阶,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食品工业位居全国第二,高标准维护粮食安全。


  打造“陆、空、网、海”四条丝路、进出口总值突破亿元稳居中部第一、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高水平开放成为亮点。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近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国减贫贡献率超过8%,高速度推动脱贫进度。


  目下,大粮仓、大枢纽、大市场,“米”字形高铁网、空中丝绸之路,新兴工业大省、内陆开放高地,已经成为定义河南的新标识。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河南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表达了乘势而上的决心和信心——“河南实现新的大发展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河南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的缩影,其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经济结构矛盾具有典型性,经济转型也有一定的探索性,中原出彩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近年,作为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的经济大省,河南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有责任有潜力因时应势,以自身的“出彩”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之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从历史的宏观视野看,河南正迎来时代之“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产业转移浪潮经历了美国—日本、欧洲—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几个阶段后,正由东南沿海加速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


  随着陆权、空权的再度勃兴,“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内陆地区同沿海一样跻身开放前沿,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面临着重要的发展窗口期。


  同时,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原城市群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之列,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晋身数字一线城市,河南在区域协调联动式发展上的地位当仁不让。


  从自身禀赋和基础看,河南正强化基础优势,蓄积发展之“势”。


  区位上,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被誉为中国的“十字路口”,2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中部地区近4亿人口的货物集散和消费市场,2小时航空圈覆盖约占全国90%的人口和95%GDP的广大地区。


  产业上,河南是中部第一经济大省,已经培育出装备制造、食品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和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从“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


  “陆、空、网、海”四条丝路,再加上综合保税区、功能性口岸、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商如火如荼,构筑了让人刮目的开放通道优势。


  此外,1亿多人口形成的广阔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粮食生产优势,文化资源优势等比较优势,再加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等众多国家战略平台,尤其是中部地区崛起、*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让河南积蓄已久的强劲势能充分释放,愈发有了继续领跑中部的底气。


  牢记嘱托再出发。在新的起点上,河南一定大有作为,河南必将奋发有为。?(文/《河南日报》记者?王大庆?夏远望?薛世君)

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


  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中信重工伊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正在高效运转(年10月17日摄)潘炳郁摄


  ◇以农闻名的河南,工业规模多年稳居全国第五


  ◇“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力,设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拿到了国际订单


  ◇河南近10年新增城镇人口约万,正谋求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吸引更多农民进城落户


  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增长极不断隆起。在区域板块梯度衔接、协同发展中,地处中原的河南敏锐嗅到实现新发展的时与势。


  面对中部地区崛起、*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河南提出,不仅要成为国家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战略腹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更要为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探索新路径。


  聚焦主攻方向?转换发展动力


  年12月4日,中铁装备两台直径9.86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郑州下线,用于巴黎地铁的隧道建设。“这打破了国外掘进机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意味着中国盾构顺利进入全球高端市场。”中铁装备*委书记、董事长谭顺辉说。


  年在郑州成立的中铁装备,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隧道掘进机制造服务商,连续7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2年盾构机产销量世界第一。


  以农闻名的河南,工业也相当了得:工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西部第一,实现了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盾构机、新能源客车、光电子芯片等河南制造名片享誉海内外。


  截至年底,河南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量居全国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六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七位。


  当前,河南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其中,装备制造、食品制造已成为万亿级产业,还成长出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器谷为代表的19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对河南工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李涛说。


  李涛介绍,年至年,河南五大主导产业年均增长1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1%,较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关键。10年前,河南工业结构仍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为主,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问题突出。对全省来说,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直是近年努力的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河南做好调整结构的“加减法”,一手压减过剩产能,一手承接产业转移。


  年以来,全省统筹推进火电、水泥、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累计退出煤炭产能万吨,压减炼钢产能万吨,关停万千瓦煤电机组,全面取缔22家地条钢制售企业。


  从年起,全省大力打造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民权制冷、鹿邑化妆刷、太康锅炉、确山提琴……尤其在原本的工业洼地——*淮地区,很多农业大县抓住历史机遇,锻造出工业筋骨。


  以创新为途径,河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和技术改造,围绕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着力,形成创新“磁场效应”,增加产业科技含量。


  位于鹤壁市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发展起来,其生产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已连续4年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PLC型光分路器芯片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吸引中国科学院把更多创新人才及资源投到河南,公司还将推出几款已研制成功的芯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远大说。


  以开放为支撑,河南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年,郑煤机营收突破百亿,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变,营收增幅开始下滑。面对严峻形势,郑煤机年收购德国博世集团的电机业务,一举成为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强化比较优势?激发发展活力


  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三条高铁开通运营,写下河南“米”字形高铁的一“撇”一“捺”。南阳、平顶山、周口等城市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沿线多万人的出行条件得以改善,中原经济地理版图也由此开始重构。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变区位优势为交通优势,变交通优势为物流优势,变物流优势为产业优势,变内陆腹地为开放高地,能激发全省活力,培育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近年,河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奋力提升基础能力和枢纽地位。仅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省年至年累计投资亿元,年的投资目标达多亿元。


  全省基础设施水平突飞猛进。在铁路上,打造“米”字形高铁,还有两“点”就实现省辖市全通车。在公路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年内达到6公里,路网密度和通车里程全国名列前茅。在航空上,投资多亿元的郑州机场二期于年建成投运,三期工程启动建设。在水运上,周口港、漯河港陆续复航,正在实施千亿水运复兴工程,推进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在网络上,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市、县、行*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带宽居全国第二位。


  交通畅,物流兴。在河南万邦国际物流园中,最近每天早上5点,智利车厘子批发商陈娜就忙了起来。“每天的销售量超过斤,除了河南的客户,还辐射到附近几个省,最远的来自哈尔滨。”


  河南万邦国际物流园运营不到10年,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得益于河南的区位交通优势,公司业务辐射到全国各个省区市和全球40多个国家,年交易量达多亿元。”河南万邦国际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森说。


  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机遇,河南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依托二期工程的吞吐能力,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国际地区29条),通航城市40个(国际地区28个),基本形成“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年,客货运吞吐量位居中部地区双第一。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常态开行,网络遍布亚欧地区30多个国家的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近家。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河南首创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的“”监管服务模式,在全国普遍推广。河南E贸易辐射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


  “空陆网海”协同发力,河南成为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河南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接全球,实现由主要输出劳务、粮食,到贡献河南制造、河南创造。平舆藤编、虞城钢卷尺、许昌假发等走出国门大卖,很多设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拿到的都是国际订单。


  开放力度催生外贸速度。年,河南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亿元,是年的6倍;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出口位居全国第八位、中部第一位,进出口位居全国第十一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要求,‘无中生有’打造‘四条丝绸之路’,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说,如今的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正由对外开放的跟跑者变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先行者。


  重构区域格局?释放发展潜力


  年,郑州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建城区面积突破平方公里。郑州市近年来人口吸引力非常强劲,年均增量超过15万人,年达26万人。


  “郑州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国内外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引领中原崛起的龙头越昂越高。”郑州市市长王新伟说。


  河南人口众多,但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河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近10年间,河南城镇化人口约万,单以人口论,相当于新造了1.5个郑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河南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推动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在郑东新区林立的高楼大厦里,穆庄村村史馆坐落其中,件件农具、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这片土地过往的田园生活。看到一张二层筒子楼黑白照片,37岁的村民穆东亮伸手指向照片上的一间屋子说:“这就是我年刚当老师时的办公室。”这位原穆庄小学语文教师、现就职于在穆庄土地上新建的郑州市商鼎路第一小学。


  穆庄是郑州快速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全市城镇化率已由年的66.3%提高到年的73.38%。


  河南人口上亿,仅靠一个郑州无法容下。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构建高铁半小时核心圈,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形成“1+4”郑州大都市区。


  河南县域国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90%,人口约占80%,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一半以上。自年起,以中小城市和县城为重点,河南启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统筹做好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下,一些农民被好工作、好环境等条件吸引,进城落户成为市民。


  来自夏邑北岭镇的韩翠花是当地一家纺织企业的实验员,因为被评为厂里的优秀员工,获得一套平方米住房的奖励。“房子离厂走路10分钟就到,上班方便得很,有工作、有房子,算是在城里扎下了根。”韩翠花说。


  河南城镇化率上升的同时,城镇化质量也在提高。河南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全省城镇人口中使用市*统一供水的人口占83%,通过市*统一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人口占91.8%,通过市*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覆盖人口占67.1%。


  数据显示,河南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年相差11.13个百分点缩小到年的7.87个百分点;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1.71%,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增幅跃居全国第一。


  “在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依然是河南最大潜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说。


  建设美丽河南?提升发展引力


  李成锋曾笃信“产品展厅是企业展示形象和实力的窗口”。为此,这位安阳新顺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在展厅装饰上不怕花钱、费尽心思。


  现在的李成锋则把精力放在了环保上。该公司投资多万元两次升级改造公司环保设施,已实现废水循环不外排,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


  “以前客户来厂考察,第一站肯定是展厅,现在不少客户提出先看环保设施和生产工艺,然后再进展厅看产品。”李成锋发现,参观顺序改变的背后,是客户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客户担心企业因环保不能稳定达标影响生产和交货。”


  要改变传统产业占比高、工业产品结构“底盘重”的老问题,作为资源能源大省的河南,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迫在眉睫。通过控污、控油、控车、控尘等,河南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年的PM10、PM2.5平均浓度均比年下降约1/4。通过持续开展河道综合治理,重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好于国家考核要求。实施土壤防治行动,全省土壤质量总体稳定。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之一,南阳承担的使命不同寻常。为保渠首水清,南阳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有机农业。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34万亩,占全国有机生产面积的1.5%;累计认证有机产品个,占全国有机证书总数的1.2%……如今,南阳市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双双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南阳淅川县张河村距离渠首约6公里,南水北调总干渠穿村而过。村里,一排排树干刷白的石榴树集中连片,很是壮观。


  “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发。水源地群众为保水质做出了牺牲,但换来了软籽石榴这个绿色富民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张河村*支部书记张家祥说,张河村带动周边种植近2万亩软籽石榴,村民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甜。


  河南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高达70%以上。推进能源结构转变势在必行。


  环保改造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能源环保管理处处长刘永民介绍,完成环保改造后吨钢污染物排放量较改造前下降约75%,年、年集团净利润分别达20.6亿元、24亿元。


  “排放不达标的小、散、乱、污企业被取缔,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行业内积极治污的企业因率先完成环保改造升级抢占了市场先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存牢说。


  每至寒冬,一批又一批大天鹅“携家带口”,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回河南*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十年前天鹅还很少,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现在监测到的约一万只。”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负责人董帅伟说,天鹅对水质很“挑剔”,天鹅数量增加与湿地生态环境变好分不开。


  近年,河南省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种群也在扩大,还有一些“绝迹”多年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开始频频露面。


  “野生动物又回来了,说明我们的保护起了作用,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得到有效控制,栖息地更适宜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河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卓卫华说。


  据河南省林业局统计,河南共有湿地面积.92万亩,年与年相比,森林面积净增.8万亩,年至年森林覆盖率提升2.64个百分点。


  “河南基于资源优势形成的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大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治理的任务更为艰巨。”王国生说,我们既狠抓“治”,更注重“建”,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牢记嘱托,一亿中原儿女夙兴夜寐,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勇于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怀丕?《河南日报》记者?万川明?栾姗)

粮上做文章?农上谋新篇

河南省正阳县小麦喜获丰收高万宝摄


  ◇河南不仅解决了全省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亿斤粮食及其制成品,粮仓之根在河南越扎越稳定


  ◇做大“吃产业”,擦亮“粮品牌”,丰收的粮仓为河南经济发展腾挪出新空间


  中原沃野,芃芃其麦。


  在河南省西平县二郎镇,冬小麦齐刷刷地冒出头,迎着寒风装扮着中原大地,一片盎然生机,昭示着丰收的希望。年夏天,这片麦地刚刚创造了新佳绩:强筋小麦亩产超过斤。“今年(年)是丰产又丰收,一亩地比去年增产将近斤,多赚好几百。”种粮大户张四新说。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自古以来河南就是中原粮仓,粮食生产始终是河南的一张王牌。*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在“粮”字上做文章、在“农”字上谋新篇,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扎稳大粮仓、打造粮产业、擦亮粮品牌,稳固三农基本盘,在新时代探索稳粮产、谋发展、赢新生的乡村振兴之路,谱写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59万亩,这是河南省1年时间“长”出的耕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耕地实际面积1.亿亩,不仅比国家下达目标多出万亩,耕地面积较上年度净增长59万亩。这是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河南耕地面积连续第二年实现净增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红线、提质量,河南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0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超过0斤,曾经的“望天收”已成为今天的“吨粮田”。


  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探索中,河南藏粮于技,田野中农民劳作的背影越来越少,科技的身影越来越多。一人多高的农用机、十几米长臂展的喷灌机、联通卫星的农业数据监测系统,农业科技在改变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河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7%。


  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在1亿斤以上的前提下,河南把优质高效供给作为转型的重要一步,鼓励发展优质小麦,目前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带动农民直接增收2.5亿元。


  “早上吃的面包说不定用的就是我家小麦呢。”永城市春光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新全一脸自豪。年新麦刚收下来时就被当地面制品加工企业从地头拉走了,加工成面包、拉面、饺子粉等高附加值食品,“种麦不用愁,销售有订单,每斤还比市场价格高一毛多钱。”


  粮仓之根在河南越扎越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国1/4,河南夏粮生产还曾保持十三连增,年夏粮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对全国夏粮增产贡献率达到44.9%。河南不仅解决了全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亿斤粮食及其制成品,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贡献。


  “农头”连“工尾”


  白色的简约包装,一行清新的文字,再配上一张沁着红油、沾着辣椒的照片,仿佛能闻到诱人的味道,这样一包小小的辣条从河南卖向全球。这家位于河南漯河市的食品公司,一年生产辣条仅原料面粉就要转化十多万吨,做大了“吃产业”,擦亮了“粮品牌”。


  “粮食是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粮仓’就是‘宝藏’。”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中原粮仓”做成了“国人厨房”,正在成为“世界餐桌”,粮食不仅仅是河南的一张王牌,更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品牌。


  双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三全、思念速冻食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仅漯河市,就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家,双汇、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旺旺、统一和康师傅等知名品牌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当地年粮食产量万吨,但依托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优势,漯河实现年粮食加工转化量万吨、物流转运万吨。食品加工业也成为河南的万亿元支柱产业。


  面向市场,“河南牌”不仅更有“科技范”,还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餐桌。好想你公司利用冻干技术,将果蔬谷豆速冻至零下40℃,保留色香味和97%的营养成分;多福多食品在郑州建立0多个网点,馒头、面条实现了从工厂送到餐桌的“鲜送”;思念集团还在美国投资建厂,产品销往加拿大、法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曾经的土特产如今成为市场名牌,河南农业生产实现了从卖粮食、卖原料,到卖食品、卖品牌的蜕变。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以‘三链同构’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更多更好的优质小麦走向生产、走向市场、走向餐桌。”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说,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河南在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上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做活粮经济


  农业兴、百业兴。在河南,丰收的远远不止粮仓。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86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名、中部地区首位,农业夯实着发展根基。


  走进鄢陵县,四季繁花如春,全县不到万亩的耕地中花木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俨然是中原粮田里的一片花海。鄢陵之所以能如此“任性”地莳花弄草、发展绿色经济,正是因为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夯实了民生之基,不断打造出既具特色又具优势的“粮产业”,为河南经济发展腾挪出多样化的空间。


  “人均一头猪,三人一只羊”,这是申延平展示的河南新数据。“手中有粮心有底”,依托粮食生产能力打造的一条“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年以来,河南跃升为全国最大的生猪出栏省份,年虽然受多方不利因素影响,但河南生猪出栏量仍达到万头。肉牛奶牛、家禽、肉羊产业也健康发展,年河南畜牧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水产品总产量达吨、蔬菜产量超万吨、水果产量万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也丰富多样,如今的河南不仅仅是全国“米袋子”,更是不断丰富着全国百姓生活的“肉案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


  做大粮仓带动发展,经济腾飞反哺农业。随着“粮产业”不断壮大,河南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年河南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已下降到10%以下,丰收的粮仓填饱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肚子,更为河南经济发展腾挪出新空间,粮食生产正在带动三产融合赢得新发展。


  申延平说,十八大以来,河南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擦亮“农字号”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不断把农字“底色”转化为出彩“亮色”,在中原大地浓墨重彩谱写着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怀丕?《河南日报》记者?万川明?栾姗)

面向未来讲好中原故事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学生在南湾湖风景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年4月29日摄)陶明摄/本刊


  ◇深挖厚重文化底蕴,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创意,让一个个传统文化符号可触摸、可体验


  ◇不断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甲骨文迎来发现周年的纪念时刻,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速布局,*帝故里拜祖大典等一批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少林功夫、豫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曾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中原大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河南深挖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推动一批文化项目“走出去”,古老而现代的中原故事、中国风采越来越吸引世界目光。


  从传统到创意:


  新型文化业态释放新动能


  华灯初上,绸缎庄、百货店的招牌亮起来了。*包车夫殷勤地问行人去哪,儒雅的教书先生、时髦的大家闺秀、热情的商贩往来穿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百年前。


  这是中原首个电影情境文化旅游公园——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它以郑州一条百年老街德化街为原型,充分融入太极、戏曲、杂技等河南文化元素打造而成,实现了“玩”在大片场、“住”在剧情里、“吃”在电影里、“购”也要入戏。年9月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位居同时期河南全省旅游景区第二。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河南深挖厚重文化底蕴,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创意,把一个个传统文化符号变成了可触摸、可体验的活动,成就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产业空间。


  隋唐洛阳城、安阳殷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节点、重点区段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使静态文化遗产以“新旅游景点”的姿态吸引游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首日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淮阳太昊陵庙会、宝丰马街书会等已形成非遗展演品牌效应;木版年画、剪纸、泥咕咕等非遗以文创产品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快速壮大的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显示了河南的开放、进取追求。开封有着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达50.6%。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两手抓”使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年超千亿元以来,年年都有新突破。当前,河南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多家,数量居中部六省之首。


  河南还着力培养本土市场主体和文化品牌。在兰考,以泡桐制作的古筝、琵琶等20多种乐器畅销国内外,形成了年产值15亿元的文化产业。


  从端菜到点菜: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河南洛阳,“河洛书苑”上阳宫城市书房一派静谧。“图书种类多,环境干净舒适,大家都很珍惜。”附近居民刘涛是这里的常客。


  这里能免费读书、智能借书,还能开沙龙、办讲座。像这样的城市书房,洛阳已建成多个,分布于公园、社区、商场等人流密集区。


  “河南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有更多更高质量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书记宋丽萍说。


  目前,河南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共建成各级近千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还有上千座乡镇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以及数以万计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类职工及农家书屋,多个数字电影广场,全部免费开放。


  音乐会、戏曲展演等从室内延伸到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专业艺术团体、名家走进社区、田间地头……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


  从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出发,河南不断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建立“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汇聚整合全省公共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数据,形成了“超市化”供应模式,为百姓提供精准服务。


  “河南省公共文化建设已进入效能提升时代,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宋丽萍说。


  铸*育人:


  深挖红色文化补钙壮骨


  冬日严寒,奔赴河南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的*员干部依旧不少。烈士后代*德耀讲授“大别山满门忠烈”的*课时,台下数百名*员干部热泪盈眶。这样的“红色故事会”在这里最受欢迎。自年建院以来,大别山干部学院已培训各地学员22万人次,红色课程“一座难求”。


  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等都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性教育特色基地,通过精品培训项目和特色课程,为全国*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


  河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杨靖宇、彭雪枫等革命先烈,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都是史诗级的精神财富。


  为赓续红色血脉、发挥好红色文化精神力量,年,河南启动红色文化传承工程,在全省范围遴选红色场所(馆)、革命老区及著名战事发生地、对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诞生地、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发源地,作为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课堂。


  此外,实行门票减免*策,发挥红色旅游景点的教育功能。郑州二七纪念塔、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扶沟县吉鸿昌将*馆、豫西革命纪念馆等都实行免门票或低门票,鼓励公众走进红色旅游景点。


  交流互鉴:


  “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


  “艺术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美国观众也看得懂豫剧,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泪如泉涌,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文化自信。”曾率团走访过28个国家和地区的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走出去,才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安阳国际滑翔伞公开赛、郑州国际街舞大赛……随着开放大门打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使河南多了几分“潮范儿”和“全球味”。同时,戏曲、杂技、歌舞、文物等本土特色文化,图书、动漫等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原的窗口。


  饱含当代中国人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也纷纷“走出去”。近三年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签署图书版权输出协议余种;河南约克动漫公司启动集大型原创动画片《我是发明家》项目时,即与意大利MondoTV集团签署万美元的《视听作品发行许可协议》,沿着“一带一路”辐射的64个国家播映,以动漫传播中华文化。


  目前,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交流格局。每年组织实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百余项,与亚洲周边国家及欧洲、美洲、非洲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的对外活动,已成为文化交流名片,仅年就派了48个团组人演出。


  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内生特质,成就了历史上的辉煌,也必将带来今天和未来的繁荣复兴。(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双瑞?《河南日报》记者?芦瑞?温小娟)

干部“三股劲”支撑中部崛起

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支部书记王生有到村民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年7月2日摄)李安摄/本刊


  ◇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干出样子


  ◇以前是“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现在成“群众动动嘴,干部跑断腿”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河南兰考。行至国道和国道交叉口,远远就能看到巍然屹立的焦裕禄铜像——身姿清癯、目光深情、意气风发,让人想起五十多年前他领着群众战风沙、斗贫穷的共产*人风采。


  与之相映成辉,在当下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河南广大*员干部深入践行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把“三股劲”精神发扬光大。


  对群众有亲劲


  深冬里,中原大地,鱼水般的干群情谊正在脱贫攻坚一线流淌。


  年11月26日,星期二。天刚放亮,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扶贫办副主任岳益民就向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赶去,他说:“天气越来越冷,到村里转转,看看村民家中缺啥少啥。”


  刚走进南朱营村*群服务中心,岳益民就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原来河南理工大学工会要为年底慰问职工采购米、面、油等年货,南朱营村正好有这些物品和服务,他们正准备召开消费扶贫对接会。双方正好在岳益民见证下达成合作意向。


  记者了解到,焦作市把每星期的第二天确定为扶贫蹲点日,这一天市、县、乡*员干部都会进村入户,尤其是走访贫困户,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实打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村里谁家有难处,他们一准就来了,出主意、想办法,就跟自己家的事一样。”南朱营村村民余新芳说。她就曾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靠种菜脱了贫。


  南朱营村看到的扶贫干部只是河南扶贫干部的一个侧影。据了解,河南有50多万帮扶干部长年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从城市来到乡间,从案头奔向田头,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心换取真情。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走遍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河滩区“三山一滩”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到22个贫困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尹弘到河南履职第二天,就深入兰考、新县调研脱贫攻坚。


  吴树兰先后担任三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从平原地区到山区再到*河滩区,走烂了几十双鞋,累弯了脊梁背,还将自家房产抵押了40万元作扶贫资金,驻村7年帮助10多万贫困户脱贫。她说:“只有在群众中,心里才踏实。”


  陈增喜是南阳白河畔主抓农业科技的干部,每次下乡见到群众就主动递名片,群众有事也会按名片上的联系方式给他打电话,他会以最快速度直奔田间地头。这样的事情多了,他也变成了电话多、朋友多、下乡多的“三多”局长。乡亲们评价说,“他是俺们的贴心兄弟,俺们跟他掏心窝子。”


  赵化录是南太行山脚下辉县市冀屯镇*委书记,在任21年常常带领全镇*员干部走村访户,记录“民情日记”,解决群众困难。“乡镇干部理应最接近群众、最接地气,不能像井里的葫芦,从井口看是沉在下面,从井底看却是浮在上面。”赵化录说。


  抓工作有韧劲


  年终岁尾,*河之畔,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一座座温室大棚里热气蒸腾,人们正忙着采摘。


  村*支部书记代玉建跑前跑后,指导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管理苗圃。他说:“说一千道一万,村民手里有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年在老支书和村里百姓一再要求下,32岁的代玉建一咬牙,撇下在郑州的生意,回到老家当了支书。上任三个月,他就拿出多万元,建了村两委办公楼,修了主干道。可这些动作并未得到村民肯定。当年的民主生活会上,村民们表示,这是“飞鸽牌”干部做法,不接地气。


  批评面前,代玉建意识到乡亲们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他下定决心:学习焦书记,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代玉建换上30元的短袖、15元的布鞋,下泥地,走土路,不是去贫困户家里,就是在跑项目的路上。


  在代玉建和村民们的努力下,村里新修公路米,新打机井45眼,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年3月,代庄村随兰考一道摘掉“贫困帽”。脱贫之后,代玉建也未松劲,因为“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


  不止代玉建,河南各级*员干部都一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韧劲。


  63年*龄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已是92岁高龄,仍坚持每周打卡上班,被网友称为“90后院士”。


  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十七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将多名大山孩子的求学梦“钉”在自己肩上,用扁担把教材和学习用品一担担、一步步挑进大山,成为大山深处的播火人。


  干事业有拼劲


  今年60多岁的杨来法再不需要“背媳妇”了。


  杨来法是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的*支部书记。拨云岭村位于伏牛山深处,是“挂”在山坡上的小块山地。早些年,伊河挡住了去路,大山阻隔了发展,与百余户村民厮守的,只有山顶上来来去去的云和一成不变的穷。


  杨来法印象最深的是“背媳妇”。“伊河一涨水,村里人就出不去,女人去赶集要男人背过河,连生孩子也只能人背。”杨来法的大儿子就是他背着媳妇趟过河找人接生的。


  要想富,先修路。杨来法提出修路想法时,村民干部们兴致高昂,但没钱、没人、没技术的困难如王屋太行挡在门前。杨来法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决意“学愚公,开山辟路”。他们背着干粮,扛着锤子铁锹率先在山路上埋头干了起来。


  二组组长刘平周开山凿石走在最前,三组组长王保颜累倒在工地上、架着双拐继续干活……在修路最困难的时刻,杨来法喊出“要苦先苦*员,要死先死干部”的铮铮誓言,冲在最前面,干部、*员、群众都跟上来了。


  开山凿石,肩挑背扛,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1年,一条宽2米、长2.5公里的盘山道路在村民热泪盈眶的欢呼声中完工。拨云岭村结束了没有路的日子。5年后,杨来法又争取到上级资金60万元,修建拨云岭大桥,村民们下山趟伊河水的日子一去不返。


  近两年,杨来法和拨云岭村村民大胆决定:放弃祖祖辈辈在山坡上种粮食的传统,转种核桃和牡丹,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拨云岭村核桃累累,牡丹争艳,游人如织。昔日穷旮旯的拨云岭,终于拨开贫困之云,迎来了幸福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和其他村相比,拨云岭村靠班子团结、*员带头、艰苦创业,实现了后发赶超。”每逢有人慕名取经,杨来法的开场白总是这么说。


  “比一比谁对上级精神吃得更透、把握得更准,比一比谁的增长点多,比一比谁的综合抓手多,比一比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水平,比一比克难攻坚的战斗力……”河南在全省倡树“五比五不比”,提振*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干出样子。新时代的河南*员干部,在焦裕禄“三股劲”的鼓舞下,以一个个拼搏“出彩”,浓缩成中部崛起的“精彩”。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编:臧小景审核:陶玉德

推荐阅读

图解丨河南年这么干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听取*府工作报告及计划、预算报告12个高频词、16个“名词解释”助你读懂*府工作报告河南财*年钱都花哪儿了?年钱要往哪儿花?满满的干货!这份*府工作报告精华版请速收藏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磅瞭望封面专题报道河南,聚焦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