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国故城位于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一带,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胞弟聃季载。”周武王五年,天子未定。于是武王便将身边辅佐灭商的功臣及亲族封为侯“以番屏周”。周武王胞弟十人,其中有七个都前往封地,只有九弟叔封、十弟季载因年纪太小而没有封侯,又因两人父母皆已不再,所以叔封食邑康,季载食邑聃,这样两人便被送到有人供养吃穿的地方进行抚养。古时候人们习惯以封国或以食邑为氏,后来季载便以聃为氏,号称聃季载。周成王四年,叔封、季载具已长大成人,到了封侯的年纪,于是周公就封聃季载为沈侯,康叔封为卫侯,其二人皆以贤明、勤恭,为周公所喜。后来,周公便让叔封担任周司寇(掌管国家土地和人民,包括官司藉田,以及征发役徒),季载则被举荐为周司空,辅佐成王治理国家,两人也因此盛名于天下。因此西周早期,沈国和卫国也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封国林立的镐京之侧,历代沈国国君过惯了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渐渐地开始收拢了野心和开疆拓土的进取心,于是曾经繁荣的国都也开始日渐衰弱,到后来积贫积弱,实力大不如从前,从一个重要封国沦落为小国。公元前年,申侯、曾、西弗、犬戎联合攻周,“杀幽王,尽取周财宝而去”。这个熔铸着历代周天子心血的京都,一时间危在旦夕。这之后周平王即位,申侯、曾、西弗、犬戎依然虎视眈眈,时不时便来骚扰一回,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平王也为这事头疼不已。随着晋文侯、卫武公等东迁洛邑,镐京周围的世袭贵族也陆续东迁。沈国封国在镐京周边,此时也随波逐流由渭水流域迁往淮水水系(也就是今天平舆县城北射桥镇古城村一带)。公元前年四月,沈国被比邻而居的邦国蔡国覆灭。虽然沈国已经灭亡,但是历代沈国后裔,还是冠国为姓,沈姓自此传袭。所以距今年前南朝梁代,沈国末代国君沈子嘉的后裔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在其《宋书·自叙》有这样的描述:“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以国为氏……”考古工作者对沈国故城进行考察,发现沈国故城位于澺水(今洪河)之北大概4公里的地方。而且城南还有有拉龙沟、斩龙台、沈子嘉墓、沈君忽墓等历史遗迹。关于这些遗址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拉龙沟是当年蔡攻入沈都后,索绑沈子嘉的一条古道,这条古沟就被称为拉龙沟。斩龙台就是当时斩杀沈子嘉的断头台。该故城内还有张明府祠、“上天桥”及汉代铸钱遗址等汉代古迹。“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沈国古城遗址进行了实测、钻探和局部发掘工作。该遗址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文化层厚度1米~5米,呈长方形。在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中,该故城遗址出土了奁、青铜剑、陶拍、环底罐等春秋青铜器、陶器;在文化层表面捡选有鬲、罐等春秋陶器片;在故城南春秋战国墓地曾出土一批骨币,为该遗址系春秋沈国故城汉代汝南郡治及其沿革关系提供了实物依据。年,被河南省人民*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中平舆网资讯/民生/文化/娱乐/生活来源于网络/侵删